首页 - 房地产 - 土地 - 正文

榜单|拿地战略野心:中建系等国央企VS伟星房产等中小民企

证券之星地产 2023-12-01 21:42: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天,1-11月份百强房企拿地榜出来了。

根据中指院数据显示,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仍是主力。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等全国性龙头企业仍在多个重点城市广泛布局,央国企参与热度较高,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有半数以上为央企国企。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2023年1-11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2680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绿城中国拿地金额为440亿元,位居长三角企业拿地金额榜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972亿元,反超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二;粤港澳大湾区TOP10企业拿地金额939亿元,位列第三。

榜单中还有一个现象: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微企业崭露头角,成为一二线热点城市拿地的新竞争对手。

中指院:2023年1-11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权益拿地金额与面积TOP10

01

国央企的“帝国野心”

代表房企:中海地产、中建壹品、中建东孚、中建智地

1

在1-11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的央国企中:中字头的有好几个,中建壹品、中建东孚、中海地产。他们都是中建旗下的地产公司。还有,中建智地也属于中建旗下。

在拿地排行榜中,中建系的几个公司均排在TOP50榜单中。

来自中指院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建旗下8个工程局总计权益拿地金额513.6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415亿元的拿地金额,并超过招商蛇口位列行业权益拿地榜第6名。其中,中建东孚以164.66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位列中建系排名榜第一。

估计这个名场面,你还有印象:2023年3月23日北京朱辛庄地块的拍卖,参拍企业数量创新高,吸引多达42家房企参与摇号,中建系旗下就有5家子公司参与竞拍,包括中建壹品、中建信和、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以及中海地产。

为啥中建系拿地这么猛?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中国建筑对下属各地产公司的考核,促进了中建系各地产业务公司拿地的力度。中国建筑对地产板块公司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现金流、销售额等,而营业收入及销售额提升,出于扩大规模的需要,也加大了拿地力度、加快了开发速度。

不过,猛扩张的同时,同业竞争的内耗或许也是中建系面临的问题。市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中海地产更像是正规军,而中建系各局则好比是地方军,长期来看,未来地方军是否会被正规军收编,消除同业竞争,仍是未知数。

2

1-11月,中海地产,以920亿元权益拿地额,位居榜首。第二名为保利,权益拿地金额为813亿元。翻看了每月发布的累计权益拿地额排行榜,中海地产从10月份开始反超保利成为拿地榜第一。

从各城市群看,中海地产拿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拿地额分别为335亿元、273亿元、184亿元。

“扫货王”称号,非中海莫属。今年,中海在一线城市多次拿下百亿级地块。

10月:上海,240.16亿元,中海地产&上海西岸开发竞得徐汇龙华街道地块,“新地王”由此诞生。这也是中海被禁在沪拿地三年后的首次回归,这个“礼”大得惊人。

9月:广州海珠区总价最高地块——上涌果树公园北侧地块通过摇号确定竞买人,最终中海地产以总价127.9亿元拿下,楼面价约5.22万元/平米。

6月:中海以125亿元的总价拿下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一宗涉宅地块,楼面地价6.03万元/平米。

从投资策略看,中海今年的猛攻符合其战略意图。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中海发展董事局主席颜建国强调,下半年将加大核心城市的投资,积极主动捕捉并购机会,确保公司稳中求进的可持续发展;中海地产行政总裁张智超表示,投资策略方面,中海还是会坚持投资“三个主流”原则:投资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项目。严守投资纪律、投资刻度。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表示,中海大手笔投资布局核心城市,与其低成本融资优势、片区开发经验有关。融资环境宽松时,中海发债成本甚至低至1%-2%,这为其百亿地块的长周期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中海走了和其他央企不一样的道路,在片区开发上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大型综合体开发方面轻车熟路。 


02

中小微民企的扩张野心

代表房企:伟星房产、长隆集团、宇诚集团、亚伦房地产、坤和集团

1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TOP50拿地名单,出现了伟星房产(浙江)、长隆集团(广东)、宇诚集团(浙系)、亚伦房地产(江苏南通)、坤和集团(浙系)等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微民企,他们分别以18、22、29、42、46的名次,成为一二线热点城市拿地的新竞争对手,1-11月份累计拿地金额从几十亿元到上百亿元不等。

观察下来,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房地产领域,先在某个区域内深耕,近几年、尤其这两年开始向外扩张,企业背后大多有事业集团依托。

比如,宇诚集团,一家总部位于浙江湖州德清的一家公司,公司从1993年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目前已形成实业投资、房地产开发、酒店文旅产业、矿业、农产品批发、驾培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拥有资产超100亿元。

今年北京土拍市场有一幕名场面就来自宇诚集团。这也是其首次进军北京。

8月3日,北京土拍市场迎来调控松绑预期释放后的首次土地出让,共22家企业报名大兴两宗地块,其中三合庄地块因地理位置优越、企业利润可期,收到了16家房企的围猎,最终首次进京的湖州中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凭借“摇号”幸运的将这一大热地块收入囊中,湖州中石的母公司为浙系企业宇诚集团。至此,短短三个月内,总部在浙江德清县、过去以县级房地产市场为主的宇诚集团,在杭州和大兴,就花费了80多亿元布局土地市场。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指出,这些企业之前没有激进扩张,负债规模及包袱较小,偿债压力相对小。同时,这些民营房企母公司多是制造业,在成本管控等方面有丰富经验,有融资优势。但是,这些民营房企在扩张的同时也要防止激进扩张,适度控制杠杆率,避免重蹈覆辙。

2

有一个名字,挤进了TOP20榜单中,让人开始相信,地产百强名单确实迎来了大洗牌时代。

伟星房产,1-11月份,以128亿元的权益拿地额位居18名,在前20榜单中,民企房企寥寥,也仅有滨江和龙湖等房企。

伟星地产,民营企业,起家浙江,最早在杭州开发项目,2000年进入安徽芜湖深耕房地产,此后几年一直扎在此片地域,伟星房产在安徽的市场份额还是可以的,最新的数据来自克而瑞,今年1-9月,伟星在安徽省内全口径销售额达到125.09亿元,占据榜首位置,第二名是保利。中指数据,前10月,伟星在安徽拿地金额和面积都排在第一。

从2018年起伟星才谨慎向省会城市合肥拓展,2020年正式决定“走出去”,但恰巧在这一年,三道红线出台,在民企陆续暴雷的新闻中,伟星房产崭露头角走上台前。赶上了这波轮动机遇。

不过,伟星房产从三四线城市走向全国的模式,还有点不一样,它主要走向了南京、武汉、杭州等强二线城市的扩张。随着高能级强二线城市的崛起,这一模式还是奏效的。

2022年伟星房产销售额约333亿元,三年时间实现了业绩翻一番。合肥、杭州、宁波、南京武汉等新进城市项目销售相继发力,在销售业绩中占比超50%。2022年这一年,也是公司自成立以来拿地最多的一年,拿下了20宗地块,总金额高达243亿元。

伟星房产的扩张思路值得借鉴学习。不过,其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顺利地消化去库存,不然日后也是个大麻烦。临近年底,伟星房产就遭遇了销售困难,其在武汉的项目-伟星星悦广场,因通过大幅降价的方式促销项目,引起了买了房的业主维权的风波。

总结

不管是哪类房企,偏向于高能级预期拿地,成为主流。

东兴证券发布房地产行业2024年投资展望时总结:

销售:主流房企销售更加向高能级区域倾斜,央国企销售情况显著优于非央国企。从东兴证券跟踪的40家主流房企销售情况来看,央国企的销售下滑幅度明显小于非央国企,销售均价及其增速也显著高于非央国企。在当前高低能级区域分化下行的背景下,布局于高能级区域的央国企正在抢占高能级区域的销售份额。过去布局低能级区域的房企和民企,如今也需要更多的依靠高能级区域的销售。

土地:房企拿地更加聚焦高能级区域,非央国企拿地情况有所恢复,央国企拿地力度更大。从跟踪的38家主流房企拿地情况来看,非央国企组(28家)的拿地金额同比止跌,拿地均价和拿地力度均有明显提升,拿地聚焦高能级区域的势头明显。央国企组(10家)的拿地均价和拿地力度明显领先于非央国企组(28家)。从拿地均价来看,主流房企普遍倾向于在高能级区域拿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