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万科媒体交流会上,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市场形势问题,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的阶段。未来住宅建设的中枢值是10-12亿平方米,现阶段住房建设水平显然超跌了。市场积累的反弹力量和政策支持给恢复提供了一定动力,建议地方政府在供给端有更积极的落地举措。
关于市场是否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郁亮认为,主要城市当前的住房条件“被平均”了,城市被小镇平均了,大城市被小城市平均了。住房市场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的阶段,走向“好不好”的阶段。目前客户对居住的需求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但针对新需求的市场供应是不充分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折成使用面积只相当于日本1983年的水平,63%的城市住房还未达到配备电梯的基本门槛。
从城市人口增长、改善、更新的需求来看,郁亮预计,未来住宅建设的中枢值是10-12亿平方米。由此来看,现阶段住房建设水平超跌了。今年预计新开工不到7亿平方米,回到了2006年的水平,距离10-12亿平方米的中枢值有较大差距。他认为,住房作为居民生活的刚需不会消失,压制久了总要释放出来。
谈到短期市场表现时,郁亮分享了一组行业数据——8月以来,政策的发力释放了合理的住房需求,已显现出一定效果,9月,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加13.4%,10月上半月最新数据相较9月继续好转。他认为,市场积累的反弹力量和政策支持为恢复提供了一定动力。同时,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决所有问题。他建议各地因城施策,结合本地市场情况做出更及时的调整,加快政策落地速度。尤其是在供给端,可以有更积极的举措,例如对于库存过多的地区,暂时放缓土地供应节奏,而对于过去规划用途存在偏差的土地和房产,应考虑转变性质去做市场更需要的产品,这些都是地方政府权限内可考虑的举措。
只要与城市同步发展,未来仍有很多机会。
在交流会上,当被问及行业阵痛之下的业绩压力,以及如何才能穿越此轮周期时,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行业阵痛还在持续当中,各方都不容易,但万科相信城市永不落幕,与客户、城市同步发展,未来仍有很多机会。
郁亮坦言,行业阵痛的影响比预想中要长,目前还在持续当中。阵痛的压力对每个人都一样,各方都不容易,都在努力熬过阵痛期。不过,郁亮强调,无论是否愿意或是否接受,行业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谈到企业如何穿越周期,郁亮认为,只有顺应时代改变的企业,才有可能穿越周期。对万科而言,与客户、城市同步发展,就有生意做。在他看来,客户方面,是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极致,企业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上像消费行业一样追求极致,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城市方面,是向中心发展,做复杂、做综合。当下,城市向外扩张的机会已经很少,越来越多的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更新调整,因此新项目的功能都需要高度复合,以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为例,项目总面积200公顷,里头有400家全球性企业机构、800家初创公司、21家公共研究机构、5万名工作人员,住房、商业、教育齐全,每栋楼基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社区。
为了适应上述特点,万科选择了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战略。这其中的难点,郁亮认为首先是需要培养出赚小钱、赚慢钱、赚辛苦钱的能力。他以长租公寓业务为例,长租公寓是不动产业务中最难赚钱的业务之一,万科通过建立一整套成熟打法,长短租结合、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结合,不断降低引流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才终于实现了利润回正。
第二个难点,是商业模式能否实现闭环。经营服务业务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见效慢,然而随着REITs政策推出,这一问题已出现解决的希望,对不动产经营业务而言,REITs的重要性类似于按揭贷款之于住宅开发的重要性,能够将不动产变为动产,打通投融管退的闭环。郁亮进一步表示,万科商业、物流、租赁住房都在积极准备REITs,有信心取得突破。一旦完成REITs的环节打通,万科就有望真正从开发商转变为不动产商。
郁亮认为当下不必过于悲观,他相信城市永不落幕,只要与客户、城市同步发展,未来仍有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