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半岛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县有一条长约25公里的谷底,曾创造出科技产业的无数奇迹,苹果、谷歌、雅虎等全球一流的公司总部都在这,这里是硅谷。从百度到腾讯,中国很多企业的成功都带上了“硅谷模式“的影子。而正是这样一个全球创新“母版”一般的存在,正在接受一个新势力的挑战——中国企业。
近年来,中国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从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到“天眼”探空、北斗组网,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从过去仅仅输出“中国制造“,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中国方案”、“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12月1日,海尔在青岛举办了“海尔2018新品全球首发暨感恩月启动仪式”,52款具有颠覆体验的新品集体登场,再次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创新的崛起。
创新是从0到1: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纵观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不难看出,C2C(Copy to China)曾经是一个主要的发展途径,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应用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它的影子,以BAT为例:百度模仿Google,阿里模仿eBay,腾讯模仿ICQ。
但是现在这一趋势正在逆转。
摩拜和ofo先后进军欧洲、美国、东南亚的多个城市。“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的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市场。微信“一站式服务”的理念正在影响西方对手,包括拥有20亿月活跃用户的Facebook。
在家电行业,中国海尔的产品也在全球引发了“copy”旋风,海尔推出的“法式冰箱”被美国、德国、韩国等老牌企业模仿;天樽空调产品推出之后,行业也竞相模仿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去年,海尔发布的搭载无压缩机技术的酒柜引发整个社会的广泛讨论,让海尔的股价一度涨停。众所周知,压缩机是制冷家电的“心脏”,无论冰箱、空调、酒柜制冷、制热系统都通过压缩机,而海尔发明的不用压缩机的制冷技术,不亚于汽车界里没有发动机的“特斯拉”。
从过去长期引进、模仿西方同行,再到如今引进、吸收、再创新,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总结这些创新被复制的原因可以发现一个共通点:创新是从0到1 到原创发明。
创新是摘掉“Made in China”标签的最大原动力
之前的几年,互联网思维在中国大行其道,手机领域的小米、电视领域的乐视都呈现出高速增长。但之后却都呈现出后继乏力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研发实力和专利积累相对薄弱,持续创新来形成差异化的能力相对欠缺,而海尔、华为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
拿海尔来说,在强大的研发和创新体系支撑下,海尔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型。虽然在初创阶段也引进了德国技术,但是在消化、吸收之后,已经在直线压机技术、电热水器防电墙专利等多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更重要的是,海尔已经从之前的家电标准遵循者,转变为家电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中国家电领域80%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来自海尔,80%的国际标准专家来自海尔,其余20%来自其他家电企业。截至2016年12月,海尔累计提报了90项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其中已发布实施43项;海尔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修订410项,已发布365项。海尔已成为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也是国内主导国家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中国家电企业参与国际标准情况)
据海尔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尔海外专利数量近9000件,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家电海外专利布局最多的企业,相较于第二名的5072项,高出近1倍。
中国式创新的下半场是“全球化”
客观而言,中国的科技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很多领域都处于落后和初创阶段,所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就成为了现实之选。但是这种创新模式所带来的就是中国创新长时间直不起腰来,所以,中国企业的下半场要以自主品牌实现自主创新,整合全球的资源创造技术的流行趋势。
拿海尔来说,与其他企业“出口创汇”不同,海尔一开始便坚持“自主创牌”,“海尔”品牌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在研发方面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0大研发中心,不只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外,而且要侧重本土化研发,因地制宜,满足个性化需求,让当地用户可以实时与顶级资源零距离交互,最终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管理方面,海尔的海外工厂实行“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而非由母公司派人管理,这样能通过本土化研发、制造、营销的协同提供全流程的系统化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本次感恩月活动中,海尔集中推出了52款产品,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搭载原创或者全球唯一技术的产品,比如全球唯一通过德国VDE认证的全空间保鲜冰箱、全球首台“空净合一”的净界自清洁空调、全球最安静平稳的直驱洗衣机等等,这些都是海尔全球化创新的成果。
从古老中国创造四大发明,到现在中国发明“复制”到全球,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复兴路上的精彩篇章。回顾海尔发展史和创新史,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个启示: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创新捷径,就是不去走捷径。在全球化战略下,海尔正以独创的“海尔式创新”,引领中国制造产业在全球掌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