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尽管这天的气温低至零下10度,但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游人仍络绎不绝。
毗邻市民服务中心停车场的是小白塔村。77岁的康洪明老人,站在村口眺望着马路对面排队等候参观的游人,嘴里则在感慨着。“今天冷,来的人没那么多,前两天人多的连停车场都不够使了。”
白塔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明朝,村名源于历史上在村子西面有一座白塔,相传人站在塔下“以手击掌,可听到塔顶上的鸦鸣声声”,“白塔鸦鸣”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容城八景”之一。经过漫长岁月,白塔早已不复存在,但关于它的传说却在村民口中世代流传。
除了白塔,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名人贤士。康洪明老人告诉记者,南面不远处就是县城以前有名的三贤文化广场,是为纪念容城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杨继盛等3位名士而建的,在市民中心建成前是当地人气最高的“广场舞中心”,也是康洪明等许多白塔村民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
雄安新区的成立,给白塔村民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感觉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村里现在每天都有专人在清运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天空不再像以前那样雾蒙蒙的了,那些整天冒烟的小作坊也都被清理关闭。在政府持续加大力度进行环保治理后,碧水蓝天的田园牧歌式生活重新回来了。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在工作上,因为紧邻县城,现在年轻一点的村民,好多在县城里打工,开出租车、开杂货店和小吃店的尤其多。”康洪明说,由于雄安大规模基建即将动工,很多村民热切盼望着能够在即将动工的基建工程中找到打工的机会。
对于开出租的村民小魏来说,他去年参观完市民中心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告诉记者,不光是他自己,村里好多人都被震撼到了,“因为大家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不用红砖青瓦盖的房子,村子里的砖房与其相比真是差出了一个时代。”
村民们看到的雄安市民中心的建筑,都是建筑工业化时代的新产物,这里的建筑是在工厂里面进行预先生产,然后再运到工地进行现场后期装配加工的“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的砖混结构的房屋有了极大的不同。这种在许多城市目前还只是零星出现的先进房屋,未来将成为雄安新区的主流。
“以前,白塔村的一个当地特色产业就是开砖窑,在村子的周围密布着好多的小砖窑。”康洪明老人回忆说,对当地人来说,小砖窑既破坏耕地又污染环境,后来在当地政府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后陆续被关掉了。村里一些懂技术的人只好到西部的青海、内蒙古等地去开,现在随着建筑技术的革 命性进步,烧砖这门技术被时代所淘汰已经成为必然。
“我年轻时从事的是铁匠职业,改革开放后,铁匠职业慢慢地被淘汰了,后来我亲眼看着开砖窑烧砖这个行当的兴起和没落。”对于康洪明老人来说,一生中亲眼目睹了一些事物的兴起与衰落,也是时代和社会进步最好的见证。
或许若干年后,白塔村也会象雄安新区的许多村庄一样,消失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但是,总会有一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的,比如那些乡愁和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