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 - 热点 - 正文

首月销售额下滑18.7%,这家老牌房企能扛住吗?

来源:投资时报 媒体 2025-02-20 16:22: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首月销售额下滑18.7%,这家老牌房企能扛住吗?)

2025年1月,建业地产物业合同销售额为5.78亿元,同比下降18.7%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习羽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建业地产(00832.HK)昔日辉煌难以再现。

近日,建业地产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物业合同销售额为5.78亿元,同比下降18.7%;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同比减少15.3%。相关数据表明,该公司自2024年以来持续下滑的趋势仍在延续。数据显示,建业地产2024年物业合同销售总额达101.1亿元,同比下降31.1%;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同比减少31.3%。

为进一步了解公司1月份业绩下滑的原因,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建业地产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红利消散 业绩迎严峻考验

建业地产是中国较早涉足房地产领域的企业之一。初创时期,其主要业务聚焦于河南本地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2008年6月,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此后几年中,面对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建业地产不断扩展版图,业务涵盖物业管理、商业运营、文化旅游地产及足球产业等多个领域,公司经营业绩也与日俱增。

根据建业地产2020年全年业绩公告,公司实现物业合同销售总额约1026.42亿元,同比增加1.5%。在河南市场,建业地产的市场占有率达10.78%,位居河南房企第一的位置。   

伴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以及“三条红线”监管政策的出炉,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转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1.4%,而房屋竣工面积则同比增长11.2%,显示出市场增速放缓以及新开工项目减少的迹象。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落幕,建业地产的业绩也步入下滑通道。

在销售额方面,建业地产已取得的物业合同销售额从2021年的601.1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101.1亿元;同期,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由816.6万平方米降至149.5万平方米。

利润方面,公司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2022年,建业地产首次出现亏损,年度亏损额达到78.19亿元,其中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75.61亿元。此番亏损,公司将之主要归因于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下行,导致整体收入和毛利均呈现出同比下降的趋势。此外,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减少,以及存货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上升也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3年,建业地产收入约为192.61亿元,同比减少20%;年度亏损约31.03亿元,期内归属于股东的应占亏损约为32.64亿元,同比收窄56.83%。时至2024年上半年,建业地产归母净亏损增至26.0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8.9%。

建业地产2021年至2024年销售额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曾面临“境外债违约”窘境 股价持续承压

对建业地产而言,2023年是负债压力尤为沉重的一年。截至当年上半年,建业地产流动负债为1269.31亿元,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233.5亿元,较2022年末大幅增长81%。

2023年6月23日,建业地产因资金面持续紧张,正式在公开市场违约并全面停止境外债务支付。公告指出,由于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疲软,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加剧,导致未能在2023年6月23日宽限期结束之前支付2024年到期之7.75%优先票据(ISIN:XS2262030369/通用代码:226203036)的利息。

分析指出,境外债违约后,建业地产将几乎难以通过发行新的境外债券等手段筹集资金,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对其信用度的信任将大幅下降。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也会对其持更加审慎的态度,银行贷款等融资管道将收紧,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将显著增加。

从大环境来看,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房企需偿还的债券总额达到4828亿元,而同年新发行的债券规模仅为2158亿元,这表明房企在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应对到期债务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此外,由于近年来不少房企选择将债务展期或置换。在此背景下,2025年房企的债务压力仍不容小觑。克而瑞预测,房地产企业2025年的债务到期规模将达到5257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4年的水平,而且预计在第三季度将面临偿债高峰,届时到期规模将达到1574亿元。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建业地产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105.8%,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

二级市场方面,建业地产股价也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截至2月19日收盘,该股仅报收0.097港元/股,与股价峰值相比,跌幅已经超过97%。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建业地产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