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企业绩现“小阳春” 多家2019年降速求稳)
2018年的年报季到来,多数房企交出了一份销售业绩向好的成绩单。
龙头房企继续保持着规模上的绝对领先。如碧桂园(港股02007)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018.8亿元,同比增长31.25%。
与此同时,中小型房企的业绩增速变得打眼。中国奥园(港股03883)实现了912.8亿元的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100%;弘阳地产(港股01996)合约销售额达473.38亿元,同比增长 84.2%;融信中国(港股03301)2018年合约销售额约1218亿元,同比增长73.35%;龙光地产(港股03380)合约销售额718.03亿元,同比增长65.4%。
尽管集体看涨,但多家房企也在降速求稳,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规模与效益并重,已经成为诸多房企的共识。
积极拿地布局
机构早就已经做出过业绩预测,根据2018年的销售表现,有30家房企跨越千亿元大关,从传统的“万保招金”到“碧万恒融”,“强者恒强”局面进一步巩固。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各大房企销售规模继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从2018年销售流量金额来看,前十强房企集中度为26.9%,前五十强房企集中度达55.1%,百强房企集中度达66.7%。
“对房企投资布局、融资能力、内部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而瑞报告称。
目前来看,龙头房企拿地积极性依然较高,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
以碧桂园为例,截至2018年年末,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权益可售货值达3721亿元,面积超过2544万平方米。
这些城市群的布局,也为房企的业绩提供了背书。
例如新城控股(行情601155,诊股),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长三角地区销售占比达到56%,销售金额为1238.2亿元,长三角地区成为新城控股业绩增长的关键点。
此外,万科、中海、保利、龙湖、华润等房企,来自长三角的业绩贡献在内部都占据了较高的比重。
尽管2018年受到了调控政策的影响,但中国房地产业整体规模出现了进一步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2 亿平方米,销售金额为15万亿元,均创新高;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面积增速为14.2%,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样的整体市场,使得不少房企认为传统的地产业仍然不可代替。阳光城(行情000671,诊股)执行董事长朱荣斌在3月回应时代周报记者提问时就表示,阳光城仍然以住宅为主业。
更关注利润指标
对利润指标的关注,成为不少房企业绩发布会上的关键词。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经公布具体财务数据的80多家房企中,有超过一半的房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超过100%的房企高达近30家,这意味着近四成房企净利润将翻倍。
在已经披露年报的房企中,碧桂园的毛利和净利增长均在七成左右,其中毛利达到约1024.8亿元,同比增长74.3%,净利润约为485.4亿元,同比增长68.8%。
中小房企奥园的毛利润达到96.3亿元,同比增长88%,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51%。
不过也有一些房企出现了利润的下滑。比如富力,公司报告称,2018年的盈利比2017年相对减少了59%。究其原因,来自于2017年收购酒店资产带来的大额非经常性溢价收购受益,以及2018年此类非经常性损益相对较少。
减速提质
目前来看,不少房企为2019年定下了不算高的销售目标。“减速提质”的口号,正在被愈发多的房企所追求。
地产巨头如碧桂园在业绩发布会上对于2019年销售目标只字未提。2018年实现4066亿元销售额的保利地产(行情600048,诊股)表明了重回行业前三的决心。
放缓2019年销售增速,恒大地产把明年的目标定在6000亿元,增幅为10%不到。
中型房企旭辉控股2019年的目标则为1900亿元,增长率仅25%,相较于前面几年已经踩下了刹车。首创将2019年的销售目标从1000亿元下调到了800亿元。九龙仓同样也将2019年在内地的销售目标下调到180亿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房企对未来的看空。
以旭辉为例,按照公司执行总裁陈东彪在业绩发布会当天对时代周报记者的表示,1900亿元是公司为了保证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而定下的稳妥目标,旭辉对完成二五战略的目标非常有信心。按照旭辉方面提供的数据,公司2019年可售货值就有3500亿元。
阳光城集团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的看法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解释。在他看来,在当下环境下,公司强调的是跟随市场进行弹性供货,以便于进一步捕捉到窗口机会。“在供货规模做了底线管理的同时,我们也有准备。”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