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楼盘)6月15日电(记者方问禹)基于楼宇经济占地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特点,“十二五”期间,天津将楼宇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着力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驱动大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正在运营的商务楼宇增加至778个,商务面积达223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46万家,实现税收622.4亿元,其中税收超亿元的楼宇达171个。
打造“亿元楼宇” 形成带动效应
2011年3月,天津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心城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拉开了天津全面发展楼宇经济的大幕。
天津从全市商务楼宇范围内分批次遴选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预计3年内税收过亿的楼宇,精心培育、重点扶持,计划率先打造一批“亿元楼宇”项目。
为此,天津设立“亿元楼宇专项资金”,对重点楼宇项目进行扶持,市区两级财政按照税收贡献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财政补贴,用于改善楼宇硬件设施及楼宇环境。
截至目前,天津市区两级财政累计下拨扶持资金11.7亿元,推动了一批商务楼宇成为税收“亿元楼”。其中,4个批次、214个重点支持的亿元楼宇项目,累计创税361.8亿元,占天津市楼宇经济税收58.1%。
“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1:31,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放大作用。”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尉永久说。
“亿元楼宇”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几年间,天津多区县陆续推出“旧楼换新貌”“腾笼换鸟”等行动,争做楼宇经济发展示范区。
错位发展 互补支撑
在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天津各区县结合当地实际,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通过整合地块资源,连片开发,集中打造了一批标准高、配套好、品质优的特色楼群、精品楼宇。
目前,天津已形成友谊路、小白楼、南京(楼盘)路、海河沿线等楼宇经济聚集区,各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互补支撑。
天津河西区提出了“一中心三区域”的楼宇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包括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友谊路金融服务聚集区、新八大里商务商业区、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
“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占地0.68平方公里,是天津中心城区商务楼宇最集中的地区,目前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21座;“友谊路金融服务聚集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投入使用商务楼宇26座,2015年“亿元楼宇”已达到17座,聚集了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渤海银行等驻津分行,以及天津银行、北方信托、天津信托等一大批优势金融企业。
“金融区、商业区、创新区的规划格局,既有专业分工、特色鲜明,又能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南开大学教授周立群说。
记者采访了解,从市级层面看,天津各区县发展楼宇经济立足比较优势,各有分工,错位发展。
比如,天津河东区从功能定位、产业业态、公共环境入手,对天津站后广场进行整体规划,新建了一批商务楼宇,形成了车站广场经济商务楼宇聚集区。天津和平区、红桥区、河北区、滨海新区等也都在各自重点区域,打造一批高端产业聚集的商务楼宇。
楼宇经济“立起来” 经济转型“动起来”
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为天津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多层次的混合动力。
一方面,楼宇经济带动现代服务业“爬楼上户”,筑建“立起来的开发区”。目前,天津市现有的6.46万家楼宇企业,覆盖了金融、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房地产、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种现代服务业,形成了高端产业聚集效应,全面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服务业税收达1039亿元,其中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超过50%;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2%,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专家认为,楼宇经济持续发展,为天津市逐步形成“三二一”产业机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楼宇经济也为天津市汇集了大量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城市经济机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尉永久介绍,今后天津市将“盘活一批空楼、升级一批老楼、打造一批群楼、抓好一批小楼”,力争到“十三五”末商务楼宇达到1100个、亿元楼宇数量达到400座,楼宇经济税收达到1000亿元,进一步实现“立起来的开发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