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人们喜欢称其为国际化大都市。洋华杂处早已成为魔都显著的特征。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上海已成为全国境外人员最集聚的地区之一。
2010年,居住在本市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境外人员共有20.83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外籍人员为14.32万人,占68.7%,外籍人员数居全国第一位;港澳台居民为6.51万人,占31.3%。此后,上海的境外人员便一直在持续增长。据报道,2012年底,上海的常住外国人口已达17.3万,占全国四分之一。如加上港澳台同胞,数字还将更为可观。
随着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在沪工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上海也不断推出相关的便利政策。日前,《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规定(草案)》于20日上午提交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拟赋予台胞与上海市居民同等医疗、教育等待遇。根据法规草案,在上海市创业、合法就业的台胞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公共租赁房。
三大国际社区彰显上海国际范
据此前的统计,上海市境外人员分布涵盖了全市18个区县。其中,浦东新区、长宁区、闵行区境外人员数合计占全市的59.8%。长宁区的虹桥镇、浦东新区的花木街道、闵行区的虹桥街道是境外人员最多的街镇。
为了便利境外人士在沪工作生活,上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启动国际社区建设。1986年,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在闵行区开发了上海第一个大型高标准国际居住区:古北新区。古北新区西起虹许路,东至姚虹东路,北起延安西路(高架)与虹桥路,南至古羊路。自1995 年新区完工,古北就成为了众多境外人士的首选居住地。
之后浦东的碧云国际社区、联洋国际社区作为上海第二代国际社区开始崛起。作为浦东较早开发的适合境外人士居住的现代生活示范区,碧云国际社区内人均拥有绿地相当于美国新建城市的绿化水平。在碧云路、红枫路上,形成一条充满异域文化休闲氛围的浦东“衡山路”。
联洋国际社区则位于碧云社区西面,处于环世纪公园的周边地区。社区已基本建成以“生态、自然”为特色的社区。在该社区内,既拥有大型的绿地,也有知名的学校;既有集中的商业广场,也有具文化气息的建筑小品和雕塑。
而今,诸如大宁、新江湾、森兰、前滩、唐镇等区域也纷纷打出国际社区的旗号,不断吸引着境外人士的落脚。
境外人员买房要求与限制
尽管上海不断强化其国际化色彩,但房子却不是境外人员说买就能买。上海的限购政策成为境外人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下面小编就介绍下境外人员在上海买房的相关政策规定。
根据《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外籍人士的限购政策有所不同。
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华侨: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内限购一定面积的自住商品房。但一定面积具体是多少,并没有说明。
非港澳台和华侨的外籍人士: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超过一年的境外个人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不得购买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
但无论何种境外人士,个人购买自用、自住商品房必须采取实名制,严格采取“一证一套”:即一个身份证明仅可购一套商品住房。
境外人员签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1)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在上海购买房屋,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须经上海市公证员协会公证,方才有效。
2)《房地产买卖合同》应为中文版本,外籍人士在签署房屋买卖合同时,要在合同上同时签署中文与外文的姓名。
3)《房地产买卖合同》自公证处出具公证书之日生效。
境外人员在沪办理房屋登记时所需提供证明材料
1)港澳同胞提供特别行政区护照或居民身份证、往来大陆通行证
2)台湾同胞提供台胞证或经确认的身份证明
3)华侨提供护照及驻在国长期居留身份证
4)外籍人士提供护照和外国人居留证(无居留证的提供中国公证机构的护照中文译本)
5)非港、澳、台、华侨外籍人士需提供在沪工作或学习满一年的证明(劳动合同或满一年的签证等)
6)涉外审批办公室出具的《向国外及港澳台人员租、售房屋审批表》
7)购房者在本市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填写《境外个人自住承诺书》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籍人士在沪工作的劳动合同也有相应的一些规定:
1)该劳动合同应使用“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抬头作为合同名称;
2)该劳动合同中的雇主即公司注册地在上海,且本人工作地点亦在上海;
3)劳动期限满1年以上,即该劳动合同自签订生效之日至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或预售商品房预告登记之日已经超过1年,并且仍在有效期内;
4)该劳动合同应为中文版本,如为英文版的则须翻译机构出具中文翻译件;
5)建议提供加盖公章的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