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有超过安徽总面积1/3的区域发力旅游产业。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皖南规划纲要》)。
这是一个涉及7市、上千万人口的经济突破发展规划。在这个包括10章32节的《皖南规划纲要》里面,浮现的是“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旅游强省的图景。
为了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安徽省政府将在金融、土地、环保等政策方面进行支持。在土地支持方面,将支持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试点。
“示范区的获批表明这一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潜力,但要做好需要产业支撑,不能空对空,最后沦为没有产业支撑的地产开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中心交通院院长张国华表示。
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此前冲击中小板失败的九华山旅游已经明确表示将再度闯关IPO。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时透露,除了九华山旅游正在筹备上市外,天柱山、齐云山等安徽大型旅游集团企业也有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票据等方式融资的计划。
上升为国家战略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7市,共47个县(市、区)。示范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山、池州两市,以及宣城市和安庆市的部分县为重点发展的核心区,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
同时,《皖南规划纲要》指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今后将着力打造“一圈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一圈”是指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两带是指:“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
实际上,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黄山时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从此黄山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起源地,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
为进一步发挥皖南地区的山水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安徽省委、省政府在2000年就出台并组织实施了《“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皖南地区旅游业和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正式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201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明确提出,“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将皖南文化旅游发展上升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国发〔2012〕43号文件要求, 2013年初,安徽省政府起草了《规划纲要》初稿并报国家发改委。
经过多轮修改后,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2014年2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至此,《皖南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规划。
在新的规划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承载7个城市新经济发展愿景,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政策支持到位
为了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安徽省政府计划从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
在金融政策方面,将支持设立以文化、旅游、生态为主要内容的股权产权交易机构,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有实力的央企在示范区围绕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设立大型产业基金,研究设立旅游文化特色分支机构,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在土地政策方面,《皖南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对列入示范区规划内的旅游文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和必要配套基础设施用地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试点,支持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项目采用约定用途、控制使用条件,并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的方式取得土地。在产权明晰、保护权益的前提下,深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统一部署,探索增减挂钩指标合理使用范围。
此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还计划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采矿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并将探索经营性物业、农产品经营权、景区经营权、门票抵押权等融资实践。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发员会社会处负责人表示,安徽省将依托现有实力较强的旅游开发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投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和上市公司。力争到2020年,安徽省内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旅游开发企业数量达到20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达到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