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 - 专题 - 正文

贵州铜仁举债发力旅游业 偿付风险隐现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田国宝 2014-03-20 15:5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月底,贵州省铜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仁旅游投资”)发行的15亿元债券正式上市流通,这笔承载着铜仁市旅游立市梦想的债务,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对于捉襟见肘的政府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作为铜仁市属

2月底,贵州省铜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仁旅游投资”)发行的15亿元债券正式上市流通,这笔承载着铜仁市旅游立市梦想的债务,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对于捉襟见肘的政府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作为铜仁市属国有企业,铜仁旅游投资主要承担市内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公开资料显示,本次发债主要用于铜仁市3个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可以弥补项目大约40%以上的资金缺口。

这已经不是铜仁市第一次为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发债,从2012年下半年至今,铜仁市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累计发行327亿元旅游景区开发债务。对于一个每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77亿元的贫困地区,如此大规模举债无疑面临着极大风险。

对于发行债务详细情况及风险预防等相关情况,铜仁市委宣传部、铜仁市旅游局、铜仁旅游投资、梵净山旅游投资及承销商银河证券均婉拒了中国房地产报的采访要求。

实际上,发债背后承载着铜仁市发力旅游产业的宏图,但区区300多亿元显然无力支撑数千亿投资规模,对于这个全国著名的贫困山区,靠举债支持大发展的规划或将难以长期维系。

15亿元的债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部,近年来凭借其丰富的锰矿资源和电力资源,迅速在贵州省脱颖而出。但是,单纯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颓势渐现,借助贵州省旅游立省的东风,铜仁把未来发展的筹码押在了旅游产业上面。

作为武陵山贫困片区的主要城市,铜仁市下辖8个县中有7个为国家级贫困县,铜仁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2012年、2013年两年财政收入分别为63.3亿元和77.14亿元,而获得上级财政补贴则高达160.98亿元和241亿元。

发展旅游产业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铜仁依靠输血才勉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举债发展似乎成为政府必然的选择。

铜仁旅游投资前身为铜仁市九龙旅游有限公司,为九龙洞景区运营主体公司。2009年6月改名为铜仁旅游投资,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其中铜仁市公产管理办公室持股69.97%,为控股大股东,铜仁市财政局持剩余30.03%股份。

早在2012年年中,随着铜仁市掀起大规模旅游开发高潮,铜仁旅游投资逐渐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发行债务被提上日程。当年11月12日,铜仁旅游投资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了发行债务的决议。

2013年1月7日,股东铜仁市财政局和公产管理办公室批准了发行债务事宜,并上报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待审批。此后经过贵州省政府及铜仁市政府不断活动、争取,2013年底,该项发债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财金【2013】2551号文件审批。

其募债说明书显示,铜仁旅游投资15亿元债券发行机构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登记机构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主承销商为银河证券,分销机构为广发证券,由铜仁梵净山旅游投资全额担保,中国工商银行铜仁分行为债券代理人。

所募集的15亿元资金期限为7年,从第三年起,开始以本金20%进行偿还,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当地三个景区开发项目。其中九龙洞景区开发项目总投资为6.505亿元,使用募集资金额为2.9亿元;梵净山旅游服务区转塘区域项目开发总投资11.9204亿元,使用募集资金5.5亿元;碧江区十里锦江沿岸景观项目总投资12.84亿元,使用募集资金6.6亿元。

发行债务是铜仁旅游投资不得已的选择。其发行债券说明书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公司总资产为53.546亿元,其实,总资产中多数为土地和当地政府资产回购产生的债务,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只有1亿多元。

3个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超过30亿元,项目开发所需资金只能依赖发行债务。该项募集债券已经于2014年2月27日上市流通。对于目前的发行认购情况,银河证券及广发证券均未有详细披露。

数千亿元旅游投资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同年7月,贵州省政府发布《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投资3万亿元建设数百个项目,用10年的时间把贵州建设成一个旅游强省。

铜仁市境内分布着武夷山主峰梵净山、乌江、十里锦江等众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似乎成为铜仁摆脱贫困现状的最佳途径,土地财政、上级政府补贴和发行债务便成为解决资金短缺最有效的手段。

铜仁市旅游开发有3个主要融资平台,分别为梵净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梵净山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和铜仁旅游投资。

2012年9月,梵净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12亿元债券,用来募集梵净山旅游项目开发所需资金;2013年7月,铜仁市政府联合明石投资发起设立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国内首只国家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高达300亿元,首期计划募集60亿元。

这已经是铜仁市为发展旅游进行的第三次发行募资,三次发行债务募资背后是不断膨胀的旅游投资。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铜仁市计划或在建旅游项目超过141个,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36个,投资超过1亿元、低于10亿元的有84个。对于铜仁市而言,不仅仅是机遇,也是风险。

在投资金额方面,其中36个超过10亿元的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480亿元,其中梵净山度假旅游区单个项目总投资即超过700亿元,对于铜仁市所有投资项目而言,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如此体量的投资规模,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只有77.14亿元的城市意味着什么?北京交通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学者指出,发展旅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和市场相匹配,否则会面临严重后果,“本来你这个地方只有1万人的客流量,一下建了能够容纳100万人的设施,也许未来几十年内本地客流达到这个数量才能用上,这期间只能闲置,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风险聚集

铜仁旅游投资公司虽然号称总资产53.55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8.28亿元,但是其本身并不具备盈利能力,其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方面:

其一为政府以资本和土地方式进行注资;截至2012年年底,铜仁市政府累计注入17731亩土地,价值36.55亿元,其中商服性质的用地11100亩,工业用地6613亩,全部为政府无偿转让而来。

这些土地并非被铜仁旅游投资用来开发项目,而是通过转卖变现,用来充实其日常现金流。该公司在公告中也承认:“作为铜仁市旅游景区主要开发主体,承担了较重的景区开发任务,资金压力较大,短期内进行工业投资和商业地产开发的可能性较小,存量土地用于转让换取资金的可能性较高。”

另外一种收入来源基本类似,铜仁市政府把国有资产无偿转让给该公司,之后再以现金的方式进行资产回购。早年,铜仁市政府将太平河风景区、万山汞矿国家矿山公园和思南长坝石林风景区3个景区无偿转让给铜仁旅游投资下属子公司铜仁市晋江投资有限公司。

2010年至2012年,铜仁市政府分别回购了3个景区,仅此一项,铜仁旅游投资即获得了至少6亿元的收入。由于铜仁市政府本身资金并不富裕,回购的资金最后均以土地进行冲抵。铜仁市政府累计无偿转让给公司的40亿元资产中,转入的现金只有2.95亿元。

第三种收入主要为部分景区收入,不过这一部分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至铜仁市财政局,而后铜仁市财政局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返还,其每年返还的比例和额度并不固定,所以该部分收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据参与本次债券发行的一家中介公司发布的内部报告显示,铜仁旅游投资所有资产构成中,土地是最大的资源,但土地转让必须经过政府同意,公司本身并不具备自主权,其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

截至2012年年末,铜仁旅游投资在建、拟建项目总投资为31.27亿元,而实际投资只有5000万元。该公司2010年到2012年3年间,其现金净流量总和仅为2.115亿元,其偿还债务能力极为有限。

上述中介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本次发行的15亿元债券主要还是依靠铜仁市政府偿还,“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是土地和景区门票,但这两块都没有自主权,每年的利润主要是政府补贴,政府每年补贴多少,公司的利润就是多少。”

对此,西南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虽然债务实际上是政府债务,公司充当借债平台,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风险,“假如公司破产了,担保公司也破产了,这是政府一句话的事,政府完全可以赖掉这笔债务,领导一换,你找谁要去?”

上述西南证券分析师透露,为了保证资产和债务的安全性,证券公司都会为债务加一道保险,“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当地的人大在债务协议上盖人大的公章,为什么很多证券公司明知道地方债的雪球越来越大,还敢把钱借给他?有了这个公章,政府再怎么换届,哪怕破产了,这个债务肯定赖不掉。”实际上,发债背后承载着铜仁市发力旅游产业的宏图,但区区300多亿元显然无力支撑数千亿投资规模,对于这个全国著名的贫困山区,靠举债支持大发展的规划或将难以长期维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