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买房的助推器

来源:新华网 2013-07-17 09:5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海外买房的助推器
  

欧美人为何不热衷买房?工作变动频率较高,没有户籍限制,也就没有在一个地方买房定居的动力;讲求子女自立,老子不会考虑给儿子买房;较好的福利制度和金融体制,使欧美人有很多投资渠道,也没有太多生活的后顾之忧。

中国人为何热衷海外买房?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中国人为何如此狂热想买房?二是为何热衷在海外买房?

关于中国人为何热衷买房,国内有过热烈的讨论,各种原因众说纷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更多先富起来的人的出现,人们手里有钱了,这些钱用来做什么?

投资股市,亏钱的居多;用来做企业,很多行业不能进入;放在银行里,有通胀,而且银行缺乏足够的金融工具帮助人们理财升值。

而买房子,它首先满足了人们对私有财产权的心理需求,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国人除工资之外,鲜有其他财产,而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产证,还有业主这个词,都让人们产生某种所有感。

其次,买房让人产生安全感。在几千年农业文明的阶段,中国人完全没有社会保障,安全感的缺乏根深蒂固,今天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还在完善过程中,从“养儿防老”到“以房养老”是一种合理的过渡。

于是,计划经济压抑的住房需求与人们对安全感的寻求互相助长,而房价的上涨与更多地买房则形成了循环,越涨越买,买到了就踏实了,就觉得值了。

还有一点,欧美人不像中国人那样热衷买房是文化与体制决定的。工作变动频率较高,没有户籍限制,也就没有在一个地方买房定居的动力;讲求子女自立,老子不会考虑给儿子买房;人口增长率多呈下降趋势,很多人享用遗产就行,没有买新房的欲求;工业化过程很长,城市化热潮早已时过境迁,人们没有往大城市买房住的冲动;此外,较好的福利制度和金融体制,使欧美人有较多投资渠道,也没有太多生活的后顾之忧。

近几年,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也越来越严厉,今年新出台的“国五条”对二手房征20%的差价税的举措,进一步压缩了炒房人的“套利空间”。房地产“去投资化”已成各方的共识,而多年沉积在房地产上的巨量逐利资金将流向何处?

资金总是要追求利润的。大资金总喜欢从估值高的地方溢出,流到有潜在升值潜力的“价值洼地”。2008年金融危机后,长期低迷的欧美房地产市场正是这样一块“价值洼地”。

于是一些国内楼市挤出来的套利资金开始尝试全球资产配置。媒体报道的郭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0 年年初,郭先生以600 万元卖掉了北京四环内一套160 多平方米的公寓,当时这套房子从2002 年的7000元/平方米涨到了3 万多元/平方米,翻了四倍!两年后,他以26.5 万美元买了一套位于美国西海岸某大学附近的230 平方米的别墅,而此价格已较房地产泡沫顶峰时跌去一半。

一出一进,郭先生不仅以环境嘈杂且污染严重的闹市房,换了套带花园的美国乡间别墅,而且还赚足了将来定居美国的本钱,实现了全球套利。

与资金配置需求相应的,中国中产阶层的另一种需求也在攀升,他们开始更为重视食品安全、空气质量、未来的保障、子女的教育。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低迷国家对中国的资金也充满期待。

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中国人去海外买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买房背后的话题

许多中国人的海外买房行动背后,多多少少闪动着或明或暗的移民诉求。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买房移民——或者说,如何看待由海外买房折射出的移民问题?

一方面,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全球资本、人才的流动是积极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等特定时期的国家,都普遍面临人才和资本转移现象,对此应客观认识、理性看待。中国的投资移民是全球投资移民的一部分,也是国力上升的表现。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各国资本看好并流入中国市场,出国留学人员“回流”现象明显。同时,一批中国人通过移民分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去,他们会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这对于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发展有很多价值。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就对《环球》杂志记者说:“1987年我来美国的时候,全美大概只有150万华人,但现在已经有约400万华人了,预计2020年,会涨至600多万。”这有利于增强华人的凝聚力,也事实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但另一方面,精英阶层移民意味着人才和资产的流失,对中国社会向“橄榄型”的转型也是一个挑战。

由招商银行和美国咨询公司贝恩2011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富人的投资移民意愿强烈。受访的千万富翁中,将近60%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在亿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

针对中国企业界人士大量移民的现象,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中国大量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都在向外移民,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他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大量企业家外移,不仅会造成中国财富的流失,更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中国这个向“橄榄型社会”转型的国家而言,在继续创造财富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财富(人才与资本),已成重要课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