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轻资产模式难获利 万达广场业务拆分变局待解

来源:蓝鲸财经 2018-07-02 10:23: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轻资产模式难获利,万达广场业务拆分变局待解)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曾用一套经典的“空手道”论,来阐述万达的轻资产战略。他曾言,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但这个空手道不是骗子,是有了品牌,有了能力,别人找上门来,你一分钱不出凭品牌就能挣钱。在此逻辑之下,近年来万达系频繁进行资产腾挪,转走轻资产之路。

6月25日晚间,万达电影(002739)公告称,拟向万达投资等21名交易对象以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96.8262%股权,交易价格为116.19亿元。

这是停牌近一年之后,万达电影第二次发起重组,在完成这笔交易之后,万达电影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从院线公司向电影公司转型,从而与集团轻资产战略靠拢。但此笔交易存在的现金交易、业绩对赌等问题却饱受争议,转型之期难有定数。

与此同时,万达集团最先实施轻资产开发模式的万达广场,也因轻资产业务收益不甚理想而受到诸多质疑,究竟王健林的轻资产策略成效如何?万达广场轻资产和重资产拆分之后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

轻资产转型进程缓慢

以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集团,近年来大谈“去地产化”转型轻资产。去年万达集团一场637亿“世纪大交易”之后,业内外达成了两项共识,一是万达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降负债,资金压力必然不小,二是万达轻资产运营以及多元化转型势头明显。

从频频出售地产项目的动作不难看出,这个被形象的称之为“大象转身”的万达集团,正在朝着轻地产、重运营重服务的产业方向迈进。其中,文化产业被万达列为四大业务板块之一。

但以往的商业地产玩家,转而向文化产业要业绩,万达能否顺利切换赛道?6月25日晚间,万达电影公告称,拟向万达投资等21名交易对象以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96.8262%股权,交易价格为116.19亿元。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交易价由三年前的360亿降至116.19亿,交易资产内容也进行了大幅调整。

这是王健林第二次拟将万达影视纳入万达电影之中,而这条路,已经走了三年之久。

为此,万达还给出了对赌承诺。公告显示,万达电影与万达投资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协议要求万达投资承诺万达影视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承诺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8.88亿元、10.69亿元、12.71亿元。

但从目前的业绩来看,想要实现对赌利润并不容易。蓝鲸房产梳理年报数据显示,万达影视2016年净利润为3.64亿,2017年净利润5.97亿。

对于上述业绩承诺,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回复称,“如果交易中业绩承诺没有完成,需要按照同等交易的市盈率来补,26亿的现金完全用于保障业绩承诺。不够的情况下,还要用股份去补。”

但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分析认为,电影市场属产能过剩的行业,拍摄成功杀青的六七百部电影中,真正上映的只有一两百部,万达电影想要实现这个承诺有一定难度。

此外,其现金交易方式也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根据交易方案,本次116.19亿元分两部分支付,一部分是26.93亿元全现金支付给股东万达投资,另一部分则是以50元/股的价格,向交易对方发行1.79亿股的方式支付。需要注意的是,买方大股东万达投资,也是卖方万达影视的股东。由此外界质疑其为何向万达投资支付现金,是否为了套现?

曾茂军回应称,万达电影此前于2月份,曾“卖出”12.77%的股权予阿里巴巴、文投控股。“考虑到短线交易将导致重组方案不符合规定,所以万达投资持有万达影视这部分股份,只能用现金支付。”曾茂军说道。

但曾茂军的回复并不能打消外界的疑虑。深圳瑞国策划王大国向蓝鲸房产分析说,目前资本市场普遍缺钱,房企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拓展现金流。西南证券董事张刚也指出,不排除现金套现的可能,但这个结果是交易双方互相博弈后的结果,最终将由双方承担各自的收益或风险。

除此之外,万达电影自身的盈利模式也不被看好。据一位接近万达电影的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电影行业的院线竞争早已是红海,大多公司转而去做内容端口,做强IP。万达虽然在院线有优势,但在内容上没有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这将是它未来需要着力发展的方向。”

转型几经挫折,万达电影为何又要频频推进?事实上,这一系列资产运作的背后,是王健林对旗下院线公司向电影公司转型的诉求。

公告显示,万达电影通过本次交易,将建成集院线终端平台、传媒营销平台、影视IP平台、线上业务平台、影游互动平台为一体的五大业务平台,向国内领先的泛娱乐平台型公司的目标更进一步。

这将意味着,纳入立足上游的万达影视之后,万达电影将一改此前以院线建设、院线电影发行等主营业务模式,向影视全产业链转型,从而实现轻资产化。

轻资产模式难获利

而万达电影转型遇困,还只是万达集团轻资产模式问题中显现出的冰山一角。在万达集团内部最先实施轻资产开发模式的万达广场,今年以来,也因轻资产业务收益不甚理想而受到诸多质疑。

2015年,万达启动了名为“轻资产转型”的第四次转型,也就是去地产化。彼时,万达广场最先实施轻资产策略,推出两种轻资产开发模式,一种是投资类万达广场,即投资方出钱万达负责土地、设计、开发、招商、竣工运营后交给投资方,净利润双方分成。另一种是合作类万达广场,由对方出钱出地,万达负责后续建设流程,建成后租金7:3分成。后者是近两年万达力推的模式。

对此轻资产模式开发的万达广场,王健林在2017年总结大会上给出了一组数据,2017年,轻资产万达广场开业24个,新发展轻资产万达广场47个,其中合作类签约37个,超过年初发展的25个轻资产的目标。

但从业绩数据看来,这一轻资产业务却并没有为万达带来显著收益。据万达集团官网披露数据显示,2017年,万达集团全年收入为2273.7亿元,其中商业地产收入1125.4亿元,在占比将近一半的商业地产收入中,租金收入却仅为255.2亿元。而依靠合作输出品牌获取分成的店面,在2017年仅贡献了10亿元的租金收入,占比全部租金收入不足5%。

易居中心总监严跃进向蓝鲸房产分析说 ,轻资产是目前房企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考验的是轻资产的品牌加运营能力,但对于房企而言,轻资产也伴随着盈利机会的减少,并不能作为很多企业持续推进的方向。

就在万达广场轻资产项目全速冲刺之时,今年1月,万达集团一改此前“告别房地产”言论,在官网发布声明称,不会退出房地产业务。随之,万达将商业地产集团拆分为商管集团和地产集团,明确将万达广场重资产业务划入地产集团之内。王健林在2017年年会上表示,主做重资产的地产集团“不求做大,主要看利润”。

伴随着万达广场轻重业务格局的多次调整,是否会对企业内部形成内耗?据一位接近万达人士透露,在业务划分前,万达的商业地产就分为商业管理和地产两部分,划分后,两者成为独立的公司,分别成立了商管集团和地产集团,地产负责建设,商管负责运营。目前看内部组织架构有所调整,人员上还是原来的人,只不过各自变得相对独立了。

严跃进指出,万达广场以及万达的其他类资产,背后都要特别强调现金流的概念,单纯的是做一些文娱产业等轻资产业务对资金有较大压力。所以,重资产业务为转型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目前来讲,重资产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否则资金压力过大的将会形成很多新的问题。

在房地产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背景下,诸多地产商走上了多元化转型道路,从重资产迈向“轻资产”,但采用的模式大多为地产主业为主,多元化为辅的探索模式。相比之下,作为轻资产战略的拥泵者,万达集团无疑是转型最早的企业之一。而在收益甚微下,轻资产之路显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万达集团“轻”与“重”的平衡如何把握,难度不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