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销售降三成与营收正增长 龙湖单月业绩里的开发运营角色)
观点网 赶在元宵节的前一天,龙湖集团披露了2025年的第一份运营数据。
公告提到,1月单月,该公司实现总合同销 售金额44.6亿元,同比下降36.38%,合同销售面积33.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5.74%。
2025年1月份,龙湖集团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30.1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21.5万平方米,分别下挫35.41%及41.89%。
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仍旧是其业绩的压舱石,单月销售13.5亿元,占总合同销售额的三成;其次,长三角地区贡献了13亿元,贡献占比超过29%;环渤海、华南、华中区域分别销售了8.8亿元、5.3亿元以及4亿元,占比19.73%、11.88%、9%。
不过,对比去年同期,龙湖集团五大区域的销售情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
不可否认,龙湖集团销售业绩的下降,与企业推盘周期有关,一般而言,经历了去年四季度的业绩冲刺以后,房企的推盘节奏及出货步伐会有所减缓,所以体现在业绩方面,则是销售金额的下挫。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仍旧处于弱周期,规模下降、风险出清以及房企缩表已成常态,业绩下滑仍旧是当前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每年的春节假期均是房企销售的淡季。伴随着人员流动,三四线将迎来返乡置业热潮,一二线城市则进入销售的冷淡期。
而龙湖集团主要聚焦在一二线高能级城市,其业绩销售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前,华泰证券发布研报提到,2024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与政策变化密切相关,24年Q4初步迎来止跌企稳迹象,但随即在25年Q1迎来销售淡季,短期来看房地产量价表现或延续调整。
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2025年1月份,百强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金额较去年同比下调超15%。
其中,稳坐头把交椅的保利发展,在1月单月实现了180.15亿元的签约金额,但同比去年来看,仍旧减少了11.36%;昔日的“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单月权益销售额22.6亿元,同比下降58.83%。
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在开年录得了正增长,比如,融创中国1月销售金额增长81.91%至68.4亿元,主要得益于1月中旬上海壹号院的开盘热销;而中海也实现了“开门红”,单月销售120.2亿元,同比增长14.4%。
国金证券此前亦发布研报称,去年以来,中央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措施,来稳定楼市,随着政策效果释放,预计2025年商品房成交量有望止跌回稳,逐步提振市场信心,扭转房价下行预期。
土地储备方面,近两年,龙湖在土地获取方面始终坚持以销定支,受整体销售去化表现影响,投拓动作也明显调整,其中,2025年首月,龙湖并无新增的土地。
除开发业务以外,在一月份的成绩单当中,龙湖集团的经营性业务表现显然成为了一大亮点。
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末,该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约人民币21.6亿元(含税金额约人民币23.3亿元);其中运营收入约人民币12.3亿元(含税金额约人民币13.4亿元),服务收入约人民币9.3亿元(含税金额约人民币9.9亿元)。
据了解,龙湖集团的运营航道主要包括商场和长租公寓,服务航道则主要由轻资产的物业管理“龙湖智创生活”和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组成。
其中,商业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龙湖商业累计运营商场超90座,运营总建面超900万平方米,已开业项目覆盖城市23个,合作品牌数超6800家,其中战略品牌数超400家。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武汉滨江天街、武汉新荣天街、重庆龙兴天街、重庆江岸天街、杭州上城天街、西安长乐天街及济南西城天街等超10个项目也即将投入运营。
与开发业务相对应,经营性业务过去普遍被业内称为龙湖的第二增长曲线。此前,龙湖集团更是指出,未来较低的负债水平及高经营性收入,是其穿越周期必须要具备的两大条件。
观点新媒体查阅发现,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运营及服务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占比超过80%,已然成为龙湖集团的业绩“安全阀”。
而这一点,在本月的业绩表现当中,亦有所体现。对比去年同期,龙湖的经营性收入微增1.89%,其中,运营收入增长6.96%。
另有数据显示,龙湖集团旗下商业项目在春节8天假期内总营业额达到18.8亿元,日均同比增长超过16%,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8%。
在降低负债水平方面,1月13日,有报道称,龙湖已于近日将“22龙湖01”、“20龙湖02”两笔公司债的兑付资金提前拨入偿债专户,合计39.775亿元。
其中,“22龙湖01”发行规模为20亿元,票面利息为3.49%,本次行权回售金额为17.881亿元;“20龙湖02”发行规模为23亿元,票面利息为4.2%,本次行权回售金额为21.894亿元。两笔债券行权回售部分合计39.775亿元,龙湖已全部兑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