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 - 人物 - 正文

观点与陈启宗面对面: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与选择 | 领袖访谈

来源:观点网 2023-08-07 00:0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或许我们无法决定何种复苏曲线,但我们仍能选择生存的方式。

(原标题:观点与陈启宗面对面: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与选择 | 领袖访谈)

编者按:置身百年未有的时代浪潮之下,企业和人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企稳和复苏,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此间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深刻的改变已经渗透各行各业。

面对变化的世界,我们应以更高视野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那些始终保持信心、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企业,他们的体系、模式与策略,成为当下和未来制胜的关键。

历经数十载传承与创新,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活动一直紧跟全局形势,不断革新模式与架构。故此,观点新媒体全新策划和推出2023博鳌特别报道系列——“有心者胜”,通过企业研读与报道、深度采访与交流等,传递信心与希望,讲述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

观点网 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样,既是经济的边界,又是经济的中心,这让她孕育出许多非凡的人物。

以香港为家的英国股评人Tony Measor这样说:香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10分钟前仍然汗流浃背地在城市的喧嚣中走动,10分钟后却已经在宁静的山岗中微风拂面。

是日中午,我们从金钟站走出。作为港澳台地区首个四线换乘站,东铁线、荃湾线、港岛线、南港岛线在此交汇,人流如梭。

出站往南,穿过繁荣的金钟商业区,再沿盘山公路步行两分钟,闹市已在身后,眼前灰白交错的方正建筑,即是目的地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近来恒隆地产总部办公室装修动工,不少会议、待客事宜被转到这里进行。

下午三点,香港此行的采访对象——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如约出现,仍是熟悉的一身黑西装,一副金丝眼镜,精神矍铄。

香港与内地

阔别许久,陈启宗先生对我们这次来港的出行方式颇感兴趣,仔细聊到过关、签注的政策变化。

近些年,他对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格外关注。

在2022年恒隆地产致股东函中,陈启宗曾写道,由于地缘政治等影响,我们身处的世界面临分化。

他认为,在中国内地以外,第一个感受到的地方是香港。香港的中间人角色,百多年来扮演得非常好,近年来却面临调整。

香港虽小,却乘着全球化的东风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兴旺了百多年的转口港;但若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想与第二大经济体扯断联系,相当程度的去全球化便在所难免。

陈启宗认为,大规模的全球化多少会被区域主义取代。香港沿用的一些招数仍然管用,但参与者可能不同。本地商界须因时制宜,贸易联系会改变,货运、客运航线会与前不同——“香港人甚至可能要学习新语言。”

还记得是在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经济学家巴曙松曾在一场对话上“调侃”:“陈启宗先生说他从博鳌得益非常多,我认为他最大的变化是普通话进步非常快,17年前他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刚才他讲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得懂。”

今天,陈启宗已经能在与我们对话中揪出一处不甚标准的读音,并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纠正,随即发出爽朗的笑声,为“香港人教大陆人普通话”这样的小插曲而开怀不已。

去年11月8日,瑞银集团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在香港合办“迎聚湾区盈满机遇”论坛,陈启宗在会上表态,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以广东话在香港演讲。

对此,陈启宗指出,以前资金在西方国家,故香港人要学英文,但日后资金来自内地,香港人做生意必须学好普通话。

他解释,1970年代英国政府有意制造广东话文化,并透过一系列优惠,利用语言切断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将香港变成广东话天地,“80年代学日文,因为资金在日本,但今日香港的前途、资金都在内地,所以香港人必须学好普通话。”

谈到此处,陈启宗站起身,一边交流一边来回踱步,时而停下来思考。

我们得以再次打量这次见面的地方,与其说是会客室,更像是他的书房,两面墙摆满中外书籍。陈启宗座位背后是两张柜台,一张摆放着印证香港历史变迁的黑白照片,另一张是各地公益组织回赠的纪念品。

我们还谈到今年3月24日由特区政府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裕泽香江”高峰论坛,旨在吸引更多环球家族办公室来港,陈启宗亦在嘉宾之列。

“(论坛)有点效果,我在帮他们,最近也带了保时捷家族到香港来。”陈启宗透露。

诚然,香港人要学的“新语言”不单指一门普通话。

近年来,随着亚洲家族办公室业务逐步兴起,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两大金融中心掀起一场“家办”争夺战。据分析公司Handshakes统计,2022年有15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新加坡,4年间增长54倍。

陈启宗认为:“这些人把钱放在新加坡还是政治上的考虑,以为香港还是太接近大陆了,所以就放到新加坡。”

“但最安全的还是香港,他们不相信香港,以为新加坡好,真不够聪明。”至于一部分远渡英伦购置巨额不动产的同行,陈启宗的评价则是:“他们在跳火坑,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好悲惨。”

我们对陈启宗先生说,从他所做的一些工作来看,像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这位观点的老朋友佯装生气道:“社会活动家是一个非常贬义的词,你在骂我,岂有此理。”

说完却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复苏的曲线

除了地缘关系导致的横向分化,此刻世界还发生着另一种纵向分化。

针对当下经济局势,我们首先援引出一个问题:此前六月上旬,高盛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将是L型复苏,也就是下行结束后,进入平稳周期。

我们在纸上画出一个“L”字,指着上面的转折点向陈启宗先生问到:“您觉得现在走到这儿了吗?”

他眉头略微收紧,先是与我们谈及国内经济诸般现实,最后才给出不确定的回答:“你问我第一个问题,到了L型的底部没有,不敢说。”

“现在不止是房地产,有几个事情互相叠加。你刚才说了,像某些公司也在裁员,政府因为疫情花了太多钱。但最严重的不是这些事情,而是大家失去信心,消费信心、投资信心都没有,没人消费、没人投资,那就很难。”

同样是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曾表示,今年内地消费复苏属于“K型复苏”,超额储蓄集中在高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损伤。K型复苏意味着不同行业之间的修复出现分化,以及疫情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出现分化。

反映到消费领域,一边是廉价顺风车大行其道,一边是仅前五个月就有一百万人新换了豪车,让30万以上车型成为中国车市里唯一增长的细分市场。

在这次采访中,更为关注的是中产及以上人群的消费取向。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拥有1000万元净资产的高净值消费者,在2019年奢侈品消费占比为73%,但疫情后的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77%和80%,预计2022年达到82%.

换个角度看,富人在奢侈品消费占比提升,对应就是中产阶层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过去咬咬牙就能掏出信用卡的越级消费,如今相当一部分只能停留在华丽的专柜橱窗外。

用陈启宗的话来说:“商业地产的兴旺反映整体经济的状况。”

关于中产阶层奢侈品消费减少对恒隆广场的影响,他在2023年中报业绩会上表示,恒隆主要的目标客群不是中产,客群人数可能会减少一点,但是销售额不会受影响。他说,内地整体零售复苏未如预期,主要来自一般性消费市道,但恒隆主打奢侈品消费,较难被网购等方式所替代,虽然内地一般性消费表现较疲软,但奢侈品消费一直处于上升, 对公司影响不大。

他在恒隆地产2022年致股东函同样描述了这种现象:“客流量减少对高端购物商场销售额的负面影响较小。”

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报显示, 2023年上半年,恒隆地产总收入52.37亿港元,维持稳定态势,物业租赁收入增加5%至52.37亿港元,整体营业溢利增长3%至38.24亿港元。

报告期内,次高端商场沈阳皇城恒隆广场、天津恒隆广场收入略有下滑,而最核心的高端商场收入增长16%,如上海恒隆广场收入强劲增长23%。

期内,恒隆内地租赁组合整体收入为人民币31.38亿元,同比增长13%。过去二十年,恒隆在内地的租赁收入从未出现过下滑的情况,陈启宗一以贯之的商业逻辑仍然有效。

高端商场及奢侈品市场表现亮眼,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重奢涨价,客单价提升。

如今年2月,LVMH传出全球调价,上调幅度在8%-20%,而LV也是各地恒隆广场的重要入驻品牌,LVMH上海总部就位于静安区恒隆广场。

“品牌的档次越高,能支付的租金就越多,因为这些品牌的边际利润率较高。”陈启宗曾这样说道。

在恒隆2022年报《董事长致股东函》中,陈启宗提到,恒隆一直努力吸引这些奢侈品牌进驻旗下购物商场:“比如说我们以最令人向往的约25个顶级品牌为例。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三年间,我们七座高端购物商场里这些品牌的数量翻了一倍,这段期间销售额也是此前的三倍。”

商业消费在国内接下来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中,将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挑战,并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进行科学判断,提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或许我们无法决定何种复苏曲线,但我们仍能选择生存的方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