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物业的寡头时代丨解局物业①)
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危机正在引发物业领域的大洗牌。
2月14日晚,碧桂园服务全面收购中梁百悦智佳正式官宣,后者与20强房企中梁控股为同一实控人,且IPO处于通过聆讯阶段,距离上市近差临门一脚。
虽然交易价格没有披露,但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梁百悦智佳签约总建筑面积约7120万平方米。这是行业又一起“大鱼吃大鱼”的收并购案。
根据亿翰智库的统计,去年以来,物业行业发生的收并购事件接近百次,一方面,这类并购的交易额较大,动辄过亿,另一方面,这类并购很多发生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尤其是头部物企对出险房企旗下物企的收购。
受益于持续的收并购,行业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尤其随着万物云、龙湖智创生活、万达商管陆续登陆资本市场,物业行业的大洗牌即将到来,未来的物业行业大概率是头部玩家之间的游戏。
01
规模之争白热化
年初以来,华润万象生活先后收购了禹洲物业和中南服务,总成交额高达33.2亿元,随后碧桂园服务官宣了对中梁物业的收购。无论规模还是并购主体,物业的收并购规模都有扩围的态势。
相较而言,2021年至今,物业行业发生大大小小的并购事件近百起,尤其下半年年以来,物业并购呈现加速之势。根据亿翰智库数据,2021年上半年物业并购事件38起,下半年则高达54起。
并购额也一路增长,和讯房产进一步梳理发现,去年上半年并购金额超1亿的案例为15笔,而下半年则是24笔,增速高达60%。随着华润万象生活和碧桂园服务的持续并购,行业的收并购推向新一波高潮。
据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观察,去年上半年,行业主要以上市物企并购非上市企业及非上市企业之间的并购为主,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则出现了上市企业之间的相互并购,并购标的和金额呈现快速增长。
除行业本身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之外,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这一收购趋势。随着蓝光发展(600466)、当代置业、中国恒大、富力、花样年、禹洲集团、中南置地等房企先后陷入流动性危机,作为优质资产的物业资产迅速被摆上货架。
收并购是物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柏文喜认为,收并购在推动业绩增长的同时也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行业地位和竞争力,有利于物企的增值服务效应的显现和可持续发展。
以碧桂园服务为例,截止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管面积6.44亿平方米,合约管理面积12.05亿平方米,规模居行业首位。国金证券(600109)认为,碧桂园服务2021 年并购的三家大中型优质物业公司合计在管面积超2.8 亿方,仅此增量就相当于公司2020 年总在管面积的75%。
再比如华润万象生活,截止2021年上半年,其在管面积约1.62亿平方米,收购禹洲物业和中南物业后,将直接增加6907万平方米,即便不考虑自身的规模增长,其规模也能轻松突破2亿平方米,排位显著提升。
此外,诸如中海物业、绿城服务、金科服务、世茂服务、旭辉永升等物企去年下半年以来均有收并购动作,规模之争越发激烈,行业大洗牌近在眼前。在这场规模排位赛的资格争夺战中,谁能率先达到高点,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先机。
02
收并购窗口期
如上文所言,房地产行业遭遇流动性危机,物业公司纷纷被摆上货架,对于物业行业来讲,这也意味着行业出现难得的收并购良机。
“相信公司此次并购对价合理,风险低。”中信证券认为,华润万象生活以不高于10.6亿元的对价向禹洲集团旗下公司收购物业管理资产,2020年底这部分物业管理的在管面积1760万平米,而且超过93%的在管面积是由禹洲集团和禹洲集团关联方开发的项目,仅有少量第三方项目,方便管理。
“并购交易估值和相关条件相较 2020 年有所改善。”国金证券认为,2021年下半年,由于许多房企开始不得不出售旗下物业公司换回现金,彼时的物业并购市场是买家市场,交易条件也倾向于买家。
究其原因,睿信咨询总裁、睿观研究院院长郝炬认为,一方面,房地产现金流压力导致房企在出售资产过程中,价格会有一定的折扣,对急于出售的房企更甚;另一方面,整个资本市场并不景气,物企的市盈率不断下降,这也导致部分物企放弃IPO而选择整体出售。
在行业资金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收并购窗口期是一门技术活,这既关乎企业的战略选择,也关系企业的融资实力。11月26日,碧桂园服务配售1.5亿股,募资逾80亿港元,据统计,2021 年碧桂园服务总计融资约 197 亿元人民币,充分把握住了物业行业的并购窗口。
为了房地产行业顺利出清风险,房地产融资政策出现定向松动,实力民企和央企国企融资境况显著改善。受益于大环境的宽松,部分优质物企获得了更充足的收并购资金支持。比如,1月25日,招商银行(600036)授予华润万象生活30亿元并购融资额度,可用于并购,这也是后者果断出手的底气。
亿翰智库研究员李艳杰认为,在地产板块资金风险还未全部释放的情况下,物业收购整合还将持续下去。从标的供给上,现在物业领域释放出来的标的较前2年较多,多个出险地产的物业板块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标的,收购意向达成及可实施性更强。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的收并购,是行业整合和向寡头竞争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柏文喜看来,现在确实是一个并购物企的好时机,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两年左右。
03
布局服务的新战场
随着收并购及自然增长,物业行业的洗牌愈演愈烈。
除了碧桂园服务、中海物业、华润万象生活等规模大幅增长,随着万物云、龙湖智创生活及万达商管将陆续上市并获得资金支持,行业对大宗物业资产的争夺会更加激烈,这也预示着,物业将正式迎来寡头竞争格局时代。
基于规模的盈利能力无疑将成为接下来的重点。李艳杰表示,头部企业的竞争格局基本初定,未来2年的竞争仍是规模的竞争,同时兼顾服务品质及服务运营的建设。柏文喜也认为,物业行业未来的竞争点是管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当前,头部物企的盈利能力差距较大。亿翰智库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规模量级在亿平以上的上市物企,单坪创收最高的是华润万象生活、世茂服务及绿城服务,分别为33元/平、24.2元/平和20.5元/平,华润万象生活是唯一一家单坪创收超30元/平的物企,而保利物业、合景悠活则在10元/平左右。
“未来的服务创新方向来自社区增值服务和新业态。”郝炬认为,最近两三年,物企做了很多探索,今年或明年会逐步落实下来,形成总结,然后把一些创新性业务规模化,不过,这种创新业务的趋势目前还有待观察,到了一定规模才可以称得上有成果。
以社区增值服务为例,中指院分析上市企业2021H1数据发现,44家上市企业增值服务收入合计达358亿元,同比增长79.9%,增值服务坪效逐年提高。国金证券数据也显示,20家上市物企基础物管收入占比达54%,但毛利润占比已降至47%,而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和毛利润占比已分别提升至17%和25%。
碧桂园服务去年对外宣布,有信心在 2025 年整体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社区增值服务、城市服务的收入规模争取突破300亿元和200亿元。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服务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增速达132%。
“未来社区增值服务是否能探索出成熟可复制的产品线,将愈发成为决定物管公司估值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金证券认为,2022年物业公司在社区增值服务上会持续发力,物业公司自身的运营能力也将有所体现。
“物企开展增值服务业务无法全面开花。”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吴奎勇预计,增值服务的业务场景未来将更加多元化,不过,企业要结合企业资源禀赋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