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隐雷炸了,这家武汉大国企或人财两空)
意料之外,蓝光发展(600466.SH)出售迪康药业,这起早已尘埃落定的股权交易,一年后却突生变故。
受累方正是武汉首家上交所上市公司“汉商集团”(600774.SH),曾被称“中国商业第一股”。汉商由汉阳国资监管局第一控股,自卓尔控股入股后2019年开始推进“大健康 大商业”转型,并在次年便出手收购了迪康药业。
凤凰网风财讯注意到,2月9日,蓝光发展新增了一则执行保全案件。被执行人为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标的企业为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康药业”),被冻结标的数额为1026.508577万元。
吊诡的是,迪康药业早在2020年7月,便被蓝光发展全部出售给了汉商集团,且100%的股权变更,9亿元的价款支付,都已经在当年10月全部完成。
交易彻底完结、股权已划拨清楚,这种情况下,因为债权人诉求高于股东,汉商集团依然要承担迪康债权纠纷遗留的问题,如股权被冻结。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表示,这种情况下,股权受让方(汉商集团)可以追诉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但也可能会“人财两空”。
并且,目前汉商集团正在借用迪康药业的壳,参与东方药业的破产重整,“壳”出裂缝,或影响汉商集团及其股东卓尔控股的相关医药业务发展。
迪康药业股权生变
2020年7月,彼时的蓝光发展初现流动性危机隐象,杨铿果断出售迪康药业予汉商集团,回笼资金9亿元。
三个月后的10月20日,汉商集团发布公告称,标的公司股份完成交割。截至该公告日,公司及汉商大健康完成向交易对方支付购买标的公司100%股权的全部转让价款。
蓝光因此短暂地脱离债务的泥淖,而汉商则得到了一把深插中医药领域的利刃。
如果没有这起财产保全冻结案件的话,这是一笔堪称兼具速度与双赢的交易。
据企查查显示,这起案件的冻结标的数额约为1026万元,冻结期限自2022年2月8日至2025年2月7日。
一位法律人士告诉风财讯,公司处于被质押或者对外担保的情况下,只要取得了质权人或者是债权人的同意,股权是可以转让的。但如果质押或担保期间出现问题,受让方权益可能受损。
对此,王玉臣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告诉风财讯,如果质押或担保在前的话,原股权出售方(蓝光发展)只要解决了冻结问题,那么股权受让方(汉商)的权益尚能保证。如果解决不了,(汉商)可以进行追诉,但也可能会“人财两空”。
简而言之,质押或担保在前的话,那债权优先于股权。
这也意味着,汉商集团与迪康药业有着名义上的股权从属关系,但却对被冻结的1026万元对应股权,没有实质性的支配权。
值得一提的是,被收购前的迪康药业,是蓝光发展的主要融资增信标的之一。汉商集团所收的100%迪康股权中,有多少面临着塌方的可能,仍未可知。
汉商踏入雷区?
在暴雷一年多后,债务阴霾笼罩下的蓝光发展,终于窥得了一丝天光。
2月7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目前,在专业中介机构配合下,公司已完成资产和负债底数的摸排,形成了风险化解方案雏形。
但据其同时期在投资者平台上的答复来看,蓝光的债务重组方案仍在拟订中,尚无实质性进展。
从公开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277.39亿元,这其中有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
祸不单行的是,蓝光发展身负巨额债务,融资通道也在关闭。
除夕前一天,蓝光发展因自融以及债券发行信息披露不真实等原因,收到了交易商协会的严重警告,并被暂停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18个月。
从目前蓝光发展的境况来看,短时间内解决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迪康药业股权解冻,或将会是另一场“拉锯战”。
然而,拥有着20余种中药的迪康对汉商集团而言,分量并不轻。
自2019年以来,汉商集团全面推进公司“大健康 大商业”双轮驱动战略转型。而收购迪康药业,是战略铺展的重要一环。
1月25日,汉商集团发布公告称,将联合迪康药业参与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制药企业之一的东方药业破产重整。
对此,汉商集团表示,如重整成功,有利于迪康药业资源导入,实现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业务协同的把手角色之外,迪康拥有的20余种中成药,也成为了汉商的主要利润贡献点。
汉商集团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86.87%到102.26%。
预增主要是因合并增加迪康药业公司全年利润。
迪康药业被冻结一事,蓝光发展与汉商集团后续具体会如何应对?风财讯将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