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 - 要闻 - 正文

区域裂变熄火,房企纷纷收缩编制降成本

来源:时代财经 2019-11-14 16:46: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外部激进扩张条件不具备,内部管理成本压力大,收缩合并区域公司对房企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原标题:区域裂变熄火,房企纷纷收缩编制降成本)

一两年前,当房地产行业“三千亿”、“五千亿”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到来时,房企们都纷纷陷入了规模焦虑。在集体冲规模的阶段,每一家房企都希望把战旗插满全国,寄望实现全面开花,区域裂变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楼市遇冷,房企被迫勒紧腰带过日子,昔日区域裂变的风向开始转变,房企们又不约而同地对区域进行调整,收缩合并区域成为新常态。据时代财经了解,今年以来,包括碧桂园、阳光城、融创、中梁等在内的房企都对旗下的区域公司进行了收缩合并。

“现在是外部激进扩张条件不具备,内部管理成本压力大,收缩合并区域公司对房企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中瑞恒基地产集团总裁、G50地产董事长俱乐部执行会长卞克向时代财经指出。

区域收缩合并成常态

最新公布区域合并消息的是去年刚刚破千亿的中梁地产,据第一财经报道,中梁地产在不久前将12大区域集团进行收缩合并,并最终成立了南方大区、北方大区、西部大区、山东大区、江苏大区、浙江大区六大区域,区域集团的数量缩水了一半。

针对此次调整,中梁地产方面向时代财经解释,变动只是对业务条线的正常梳理,不存在组织架构的变革,目的是为了更精准的把握、应对一线市场变化,及时调换仓位,方便区域开展城市圈深耕与拓展工作,同时也可以缩短公司决策的到达时间,加强运营效率,保证稳健经营。

中梁地产不是收缩合并区域公司的第一家房企,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据时代财经了解,早在行业进入寒冬的2018年,就已经有房企对旗下区域公司进行调整。

2018年年初,龙湖集团CEO邵明晓首次提出了“53215”战略,即在未来三年,龙湖要打造1-3个500亿量级、3-5个300亿量级、5-8个200亿元量级、8-15个100亿量级的城市公司,同时消除或合并连续3年销售在50亿以下的城市公司。

同年7月24日,龙湖集团开始了第一次收编,将上海公司与苏州公司合并为龙湖集团沪苏公司,原龙湖苏州公司正式更名为沪苏公司苏州事业部。

2018年底,正荣地产也被传出对区域公司进行合并,如上海和苏州区域公司合并成立苏沪区域公司、天津和济南区域公司合并成立环渤海区域公司、广州公司业务由长沙公司统一孵化。

进入2019年,调整变得更为频繁。早已实现全国化布局的碧桂园,在今年6月首先对北京大区“动刀”,将原北京区域、原京东区域、原京南区域、原京西区域、原京北区域进行整合,整合后成立新的北京区域、京东北区域。

碧桂园旧将朱荣斌带领下的阳光城,在8月份对华南地区的几个区域公司进行调整,莞深区域与粤东区域公司合并,成为深圳区域公司。调整后,阳光城在华南区域剩下广州区域、深圳区域、粤南区域、佛山区域。

由于海南楼市持续低迷,曾经被孙宏斌看好的第八大区域公司--海南区域也在新一轮调整中消亡。今年10月23日,融创宣布将海南区域与广深区域合并,并成立新的华南区域。从2016年诞生到2019年被合并,融创海南区域仅存在了三年多。

增效降成本

在房地产的新一轮调控中,区域公司收缩合并成为了行业的新常态。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一两年,行业内却是另一番截然相反的光景。

2016年及2017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实现规模飞跃的两年,从“三千亿”到“五千亿”仅仅用时一年,在此背景下,房企们一方面想趁势实现规模壮大,另一方面也为了生存不被吞并,纷纷提出了千亿计划。

千亿目标推动下,增设更多区域公司成为了不少房企的选择。2017年,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的阳光城,新增了包括天津、山东、河北、海南、新疆、贵州、重庆等在内的13个区域公司,至年底区域公司数量增加至30个,基本完成全国布局。

“将拿地权分散到各个区域,然后每个区域又成立很多覆盖自己区域的地域,成立很多团队,30个区域上百个团队四处寻找拿地机会。这一调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短短两个月就为阳光城带了近40个项目。”阳光城执行董事长朱荣斌曾透露,实现区域裂变的阳光城在2017年拿下了120宗土地,而2016年仅25宗。

同样向着千亿、两千亿奋进的雅居乐,自2018年2月1日起将原有的八大区域裂变为十二区域(马来西亚区域保持不变),新增云南区域、重庆区域、武汉区域、山东区域。

而碧桂园在北京大区的五个区域公司,是杨国强在2017年初亲自下令组建的,在此之前,碧桂园在北京只有一家区域公司。正荣地产在2018年破千亿之后,也从原来的四大发展区域裂变为六大区域。

对于这些区域公司,房企往往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迅速成长为百亿级的区域公司,最后助推房企实现规模飞跃。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激活区域公司的活力,房企总部也往往会对区域公司进行充分授权。

然而,就在房企们踌躇满志之时,市场的风向开始转变,自2018年以来楼市成交惨淡、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在资金压力面前房企面临着重大的生存挑战,降价促销、甩卖项目成为了另一常态,那条曾经被无限拉长的地产战线也被迫收缩。

卞克对时代财经分析指出,房企收缩合并区域公司原因有二,一是主动应对市场变化,二是纠正过去的战略错误。“在市场上升期,不少房企的市场战略和人才战略都过于激进,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周期波动。”

其直言,传统观念认为人力成本在房地产行业中是相对较低的,所以很多房企在进行区域扩张的过程中都采取“先人后事”的策略,但部分企业过于激进,组织裂变过程中大量空架构落地,这一策略在市场上升的时候有合理性,但当市场下行的时候,人员冗杂的问题就变得突出,那些没有回报或者回报小的区域公司自然被合并,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员调整。其负面就不单单是人力直接成本,还包括项目正常推进的巨大间接成本。

“现在是外部激进扩张条件不具备,内部管理成本压力大,收缩合并区域公司对房企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深圳市赛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亚辉则表示,从今年拿地的数据可以看出,房企不像以前一样突然间在某个新城市拿地,而是围绕已经布局的城市进行深耕,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已有的人力物力,而不是一直做延展,收缩合并部分区域公司其实就是让布局更加聚焦。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房企的管理成本也将得到相应下降,同时提高效能。

据时代财经了解,随着部分区域公司的收缩合并,出现人员重合的条线都将成为裁员的重灾区。今年4月,中梁地产的浙广区域集团吞并浙闽粤区域集团的下属南区域公司时,浙闽粤区域集团就预计裁员50人,裁员人数占比在20%左右。

事实上,不仅仅通过收缩合并区域公司,还有的房企通过各种组织架构调整来实现增效降成本。碧桂园从2018年开始已经进行多轮组织架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员工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5万人。万科尽管没有大幅裁员,但在11月初也开启了一轮薪酬调整,最高降薪幅度超过40%。

不管怎样的调整,总的来说,市场不好时,大家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城市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