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 - 专题 - 正文

观点直击 | 龙湖集团的基本盘、增长盘与创新盘

来源:观点网 2025-08-29 22:1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表示:“龙湖的基本盘就是我们的债务结构,加正向的经营现金流,这是保证企业安全的根本。”

(原标题:观点直击 | 龙湖集团的基本盘、增长盘与创新盘)

观点网 202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止跌回稳”的关键时期,但压力犹在。


从地产开发端来看,上半年,政策继续以“稳市场”为核心目标,一揽子利好措施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逐渐收窄,同时,随着“好房子”国家标准落地以及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出炉,行业的发展方向日渐明晰。


传统开发之外,“经营性业务”亦逐步站上了主角位置,头部房企纷纷布局商业、长租等业务,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与大多数房企一样,近几年,龙湖集团将经营性业务摆在了更重要的地位。


8月29日,龙湖集团披露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合计为132.7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业收入22.6%。


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2.2亿元,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之股东应占核心溢利为13.8亿元,运营及服务业务贡献金额达到40亿元。


在同日下午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表示:“龙湖的基本盘就是我们的债务结构,加正向的经营现金流,这是保证企业安全的根本。”


至于未来的增长盘,他解释称:“未来的增长主要在C2到C5四个经营赛道上,这四个航道,我们都要构建自身所处板块的竞争优势,持续保持增长,形成能力的护城河。”


开发业务仍值得做


“实际上,我们是开发、运营、服务齐头并进”,在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陈序平曾对龙湖集团业务结构进行定调。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目前,开发业务仍旧是龙湖集团营业额的主要来源,期内,该项业务实现收入454.8亿元,同比增长35%,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为352.7万平方米。


物业销售方面,2025年1-6月,该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额为350.1亿元,销售总建筑面积261.4万平方米,销售单价为人民币1.34万元/平方米。


分区域来看,西部、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及华中片区合同销售额分别为98.3亿元、92.9亿元、82.2亿元、42.1亿元及34.6亿元,分别占合同总销售额的28.1%、26.5%、23.5%、12.0%及9.9%。


此外,截至报告期末,龙湖已售出但未结算的合同销售额为1059亿元,面积约为854万平方米,这些收入将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陆续转化为集团营收并表。


实际上,自去年9月26日中央首提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有关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为楼市带来了一定的修复、企稳作用。


但陈序平认为,今年四月开始,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坡,以及收储的政策落地速度及力度不及预期,整个楼市出现了新一轮的下行,止跌回稳态势在今年二三季度面临着比较大的考验。


不过,他也提到,好消息是,国常会再度定调“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且近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再传放松限购的利好消息。


除了楼市的疲软,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也从过往的规模扩张正式转向了品质服务的阶段。


面对行业变化,陈序平认为,市场仍然缺少好房子,核心地段的改善需求仍然非常强劲,在一二线城市的好地段建造好房子,提供好产品、好服务,仍然是一门值得长期去做的业务。


基于这一认知,观点新媒体发现,近两年,龙湖集团于拿地方面亦有所侧重,进一步聚焦高能级城市及核心板块。


以上半年为例,该公司接连在上海、苏州、重庆等一线、新一线城市拿地,新增土地储备总建面24.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18.4万平方米,权益地价15亿元,计算下来土地单价在7907元/平方米。


会上,关于土地投拓策略,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C1地产航道总裁张旭忠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严守投资的刻度和纪律,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择机获取一些新的土地。


同时,他提到,未来龙湖会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不断提升投资的精准度,做到优中选优,在资金头寸允许的情况下,会多看一些市场好的机会。


截至2025年中期,龙湖集团的土地储备合计284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2113万平方,平均成本为4207元/平方米。从城市能级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土储总建面、总货值均在70%左右。


提及后续的推盘去化节奏,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CFO赵轶在会上提到,公司全年预计可售货源约1600亿元,上半年实现了350亿元的去化,剩余约1250亿元左右的货源将会在下半年陆续推出,其中约90%的货源位于一二线城市,同时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弹性供货,聚焦存货去化。


运营及服务是增长盘


龙湖是较早布局运营和服务板块的企业,也因此,在当前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其同样能够平稳过渡。


此前,陈序平旧曾强调:“这几年,地产业务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运营及服务航道基本上撑起了整个集团利润的盘面。”


而在此次中期业绩会上,赵轶再次提到:“过去的十年来,我们不断投入CX航道,包括商业、资管、物业、代建,这些投入和迭代为我们穿越周期提供了一很好的稳压器。”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龙湖的经营及服务业务持续稳定地贡献业绩,期内,这部分业务实现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运营业务不含税收入为70.1亿元,较上年增长2.5%,商业、资产管理的占比分别为78.5%和21.5%。运营毛利率为77.7%,较上年增长2.3%,其中商业和资产管理分别增长3.0%和0.5%。


报告期末,龙湖已开业商场89座,建筑面积为943万平方米(含车位总建筑面积为1256万平方米),租金收入55.0亿元,较上年增长4.9%,整体出租率为96.8%。


上半年,龙湖商业营业额和日均客流两个运营指标均表现稳定,总营业额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17%,同店同比增长3%。日均客流约33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同年同比增长8%。


此外,目前龙湖集团在手的商业项目129个,99个重资产,30个轻资产,建筑面积超过了1300万平方米。


业绩会上,商业投资航道总经理包伟提到,下半年龙湖还会新开10个项目,2026年及2027年,集团仍计划每年新开业约十个项目。


“除了商场运营之外,我们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了空间改造和升级”,他表示,“随着调改动作逐步完成,会产生更大的增量来支撑整个航道的发展。”


赵轶也提到,今年全年来看,整个商业航道预计会实现10%以上的增长。


住房租赁方面,报告期末,龙湖冠寓已开业12.7万间,规模行业领先,整体出租率为95.6%,其中开业超过六个月的项目出租率为97.2%。


去年,龙湖集团将原先的C3长租公寓航道升级为资产管理航道,旗下业务也从单一的长租业态调整为长租公寓、产业办公、服务式公寓、活力街区、妇儿医院以及健康养老六大业务。


“通过业态的组合去发挥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各个业态之间也可以做一些协同”,陈序平表示,C3航道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利润增长及正向的经营现金流。


其次,财报透露,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服务业务不含税收入为62.6亿元,同比微增,服务业务毛利率为30.0%。


其中,龙湖智创生活实现收入55.3亿元,截止年中在管项目约2200个,物业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外拓项目占比约60%。


C4物业管理航道CEO宋海林表示,上半年,公司主动退出了一些限价过低的项目,“限价过低,没办法维持服务品质”;同时,公司调整聚焦增值类业务,砍掉了一些相对低效的业务。


关于物管航道的未来规划,宋海林提到,龙湖智创生活有三个聚焦战略,聚焦重点城市,大概50到60个城市;聚焦护城河的生意,一些低效的业务会坚决缩减;聚焦战略客户,坚持去服务好B端客户。


C5智慧营造航道方面,上半年,龙湖龙智造实现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超60%,代建销售额实现84亿元,交付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


“龙智造是我们新的一个品牌,从一开始我们就有非常明确的生意逻辑和底线,就是坚持做一二线,坚持做轻资产。”


提及当下代建费率下降的问题,陈序平也表示,龙湖没有按照当前不理性的报价去参与市场项目,“因为我们坚持觉得产品价值的创造才是这个航道的生意逻辑,而不是低价地去拼没有理性的费率。”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运营及服务业务在龙湖集团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22.6%,成为收入、利润及现金流的稳定贡献来源。


该公司管理层在会上也强调,运营和服务几个航道,会继续为集团利润的增长和恢复保驾护航,形成一个稳压器。


正现金流为基本盘


2025年是龙湖债务转换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


在业绩会上,公司管理层也表示,当下行业仍处于止跌回稳的关键阶段,财务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基石,龙湖集团将继续坚守战略有序的压降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


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上半年,龙湖的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3.58%,平均合同借贷年期为10.95年,均为历史最优水平。


报告期末,龙湖集团的在手现金为446.7亿元,综合借贷为1698.0亿元,较去年年末压降65.3亿元,净负债率为51.2%,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6.1%。


期末,该公司一年内到期债务为256.1亿元,占总债务比例为15.1%,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倍数为1.14倍,三道红线继续保持绿档。


查阅发现,此前,龙湖集团已经全额兑付101亿元的境内信用债和35亿元中债增信债券,年内,公司没有到期的国内债券,至于年底到期的92亿港元海外银团贷,目前已完成首笔11亿港元偿付,剩余部分将分月提前偿还。


“渡过2025年债务偿还高峰以后,2026年及以后公司每年有少量的境内信用债和境外债务到期,财务盘面更加安全”,赵轶在会上强调,2025年公司压降有息负债超过300亿元,未来每年的净减少不超过100亿元,总有息负债余额逐步达到并且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


至于未来的降债策略,他表示,第一,优化债务结构,压降债务规模,坚决不逾期;第二,进一步优化短债和外币债务的结构,短债占比会在15%的基础上进一步逐年减少,外债占比也会逐渐减少,同时保持百分之百的掉期,为公司穿越周期继续保驾护航。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2022年年末,龙湖便提出了降负债战略,彼时龙湖的借贷总额达到2080.1亿元,对比之下,短短几年时间,龙湖压降债务近400亿元。


“三年前我们就提前踩刹车,提前降负债,提出通过经营现金流来压降负债,同时我在2023年又提出用经营性物业贷去置换信用债”,陈序平表示,在上述两大战略下,目前龙湖已经降了400亿元的有息负债,到年底还会降200亿元。


“三年半时间,龙湖最高峰的债务就渡过去了,告别了靠融资驱动增长的模式。”


陈序平强调,龙湖穿越周期之后,仍然会以债务结构,加正向的经营现金流作为公司基本盘。


至于未来增长盘,他解释称:“未来的增长主要在C2到C5四个经营赛道上,这四个航道,我们都要构建自身所处板块的竞争优势,持续保持增长,形成能力的护城河。”


会上,他也表示,针对未来的发展,龙湖还规划了创新盘,一部分针对会员的运营上线ALLINONE的“龙湖”APP,产生新的业务机会;另一部分在AI行业的试水,未来成熟后会通过C5航道的千丁数科这一板块对外输出,在此基础上,将公司的战略升级为“智创空间,智享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