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 - 专题 - 正文

观点直击 | 招商蛇口:企稳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

来源:观点网 2025-04-23 21:1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应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大目标下,国家会充分释放房地产的潜力,预计后续可能还有更多的配套政策落地。”

(原标题:观点直击 | 招商蛇口:企稳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

观点网 4月23日下午,招商局集团举办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地产平台招商蛇口、港口业务平台招商港口、公路业务平台招商公路和物管平台招商积余高管出席会议。

资料显示,作为“巨无霸”央企,招商局集团业务主要分布在综合交通、特色金融、城市综合开发和科创产业四大核心板块,培育出约14家上市企业。其中,境内上市11家,境外上市包含A+H共7家。

上述4家企业是这些上市平台中的佼佼者。

其中,招商港口货物总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招商公路运营着14,785公里的高速公路,在国内投资经营公路里程最长、覆盖区域最广。

招商积余为国内物管行业市场化龙头,截至2024年末,在管项目2296个,管理面积达3.65亿平方米。

而招商蛇口经过过去几年的积极“爬坡”,目前稳居行业TOP5梯队。去年房地产市场面临种种困难,招商蛇口的业绩也不算差。

2024年,招商蛇口实现营业总收入1789.48亿元,同比上升2.25%;由于集中释放风险,计提资产减值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约60.34亿元,令净利润下滑3成至40.39亿元。

但与此同时,毛利率较为坚挺,仅下降1.28个百分点至14.61%。

财务也相对稳健,截至年末,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2.37%、净负债率55.85%、现金短债比为1.59,三道红线指标保持绿档。

总的来说,招商蛇口凭借央企背景,在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目前也正是其抓住机遇,努力与身后的同行拉开差距的时候。

尤其是当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政策多维度发力,推动销售端快速修复,招商蛇口管理层对后市的预期趋向审慎乐观。

在最新的这场集体业绩会中,招商蛇口管理层表示,尽管2024年宏观经济仍面临多重压力,但自去年9月份以来,随着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推动了经济的企稳。

进入2025年,政策也可能持续驱动经济的复苏,也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同时,美国的“对等关税”等外部因素,也将反过来促进国内的消费,而“房地产正好是拉动内需的主力之一”。

招商蛇口管理层提到从去年9.26政治局会议,10月住建部等五个部委参与的国新办发布会,到不久前4.18国常会提出的多个涉及房地产的表态,并指出:“在应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大目标下,国家会充分释放房地产的潜力,预计后续可能还有更多的配套政策落地。”

市场方面,招商蛇口管理层提出注意到目前100城新房市场量、价同比降幅明显在收窄,大多数城市环比恢复了正增长。一些核心城市的高品质住宅开盘就是热销,去化率明显的提升,二手房市场也有明显向好变化。

土地市场方面,一季度高能级城市例如杭州、上海和成都等,土地市场复苏明显。而“土地市场的信号是往往是早于住宅销售市场的”。

至于客户需求来看,虽然居民的预期转弱,但改善市场明显有很大的空间。

“总体来看,我们觉得行业企稳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招商蛇口管理层称。

因此,对于公司未来展望,“我们相信未来市场应该会稳在8到10万亿的规模。”管理层提出,因此开发业务仍将是公司业务基本盘。具体而言,会持续深耕核心城市核心板块。非核心城市则主要是以盘活存量为主。

开发业务之外,在早前举办的招商蛇口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就曾表示,会坚定落实转型发展,在做稳开发业务基本盘的基础上,做精资产运营,做大物业服务,加快将转型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集体业绩会上,招商蛇口管理层继续强调会做强做精资产运营业务,未来几年将是招商蛇口持有型物业投入运营的高峰期。

据悉,2024年该公司新入市23个重资产项目,新增经营面积101万平方米。2025年则预计新入市项目约120万平方米,9个公寓、8个商业、3个产业园。

重资产持续入市,招商蛇口目前搭建了招商局商业房托、招商基金蛇口租赁住房REIT和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REIT三个REITs平台。管理层指,后续会持续将优质资产继续注入到三个REIT中。

对于物业服务和轻资产运营服务平台招商积余,管理层表示,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

同时,保证先服务好招商蛇口自己的住宅业务,并通过社群运营能力提高收缴率,寻找一些增值业务的机会,向存量项目去要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招商港口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